工业车间里,一台设备突然预警“电压波动异常”,没等工程师反应过来,它已经自动调取行业标准文档、匹配历史故障数据,甚至把维修方案生成了PDF报告。 这可不是科幻片,华盛昌新推出的AI-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,已经让这种场景变成现实。这家让工业检测效率提升60%的企业,市值才25.93亿,连行业巨头的零头都不到。
AI智能体,凭什么成了股市的“翻倍密码”?
政策、技术、资本,三重推力正把AI智能体推上风口。
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第一次把“稳住股市”和“科技创新”绑在一起写,AI智能体成了政策点名要突破的关键技术。
紧接着,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华为昇腾384超节点、智谱GLM-4-Plus等100多个“全球首发”产品扎堆亮相。 高层在会上直接表态支持AI发展,这信号比什么都硬。
广发证券调研发现,企业买AI管理软件的意愿远超预期,尤其是AI办公、工业检测这些能马上省人省钱的场景。
比如宝信软件的钢铁AI质检系统,把缺陷率从5%压到0.8%,钢厂抢着下单,订单额直奔50亿。
翻倍股藏在哪? 三大类公司正闷声发财
第一类:把AI智能体“塞进硬件”的技术派
美格智能的绝活是把自研的AIMO智能体和DeepSeek-R1模型“压缩”进智能座舱和无人机里。 结果呢? 中报净利润直接预增153%。
而神州泰岳的运维智能体更“刚需”,它替代了70%的人工巡检,核心网、IP网络运维全包了。 银行、运营商抢着用,因为故障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到分钟级。
第二类:抱紧大厂大腿的“生态玩家”
蓝色光标和火山引擎深度捆绑,直接调用豆包视频模型做营销内容。 一条汽车广告视频,过去要拍3天,现在AI 30分钟搞定,成本砍了70%。
税友股份则吃透了阿里云的技术红利。 它的财税智能体自动开发票、报税表,基础效率提升300%,全国100万中小企业已经用上了。
第三类:死磕垂直场景的“行业专家”
云赛智联的政务智能体在上海大数据平台跑通了。 老百姓查社保、办执照,过去要填5张表,现在动动嘴皮子,AI全搞定。
最狠的是锦江在线。 它捏着上海1.3万张出租车牌照,占全市25%以上。 Robotaxi要上路? 政策规定必须找传统出租车公司合作。 它光靠“牌照分成”这一项,利润率就干到70%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狂欢下的冷思考:三大风险正在埋伏
技术迭代,可能让今天的神器变“废铁”
蓝色光标依赖火山引擎的模型,一旦合作生变,自身技术储备能撑多久? 汉得信息靠字节跳动的智能导购系统火过一阵,但单日20%的暴跌也提醒所有人:借来的技术,终究不稳。
估值泡沫,已经肉眼可见
千方科技PE干到151倍,中际旭创因为光模块沾上AI概念,上半年净利涨86%,但股价早已翻倍。 机构不是慈善家,业绩稍有波动,撤退比谁都快。
政策落地,可能比预期慢
上海喊出“2027年L4级载客600万人次”,但安全验证拖个一年半载太常见。 锦江在线的牌照分成模式想象空间是大,但没等到政策完全放开前,利润还是纸上画饼。
个人炒股如何加杠杆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