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水青山间,乡村如画,民风淳朴。漫步眉山的乡间田野,错落有致的村居、充满希望的沃野、留住乡愁的农家,宛如一幅幸福和乐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。
\n近年来,眉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落实中央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,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,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体系,全力打造宜居宜业“五美”乡村,农村经济生机勃勃,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的新图景正在加快实现,有力夯实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根基。
\n1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背后
\n秋日的眉山田野,“丰”景如画。眼下,各地水稻陆续收割。
\n永丰迎丰收。 眉山融媒记者 古良驹 摄
\n8月底,东坡区太和镇金光村、永丰村、四维村,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,秋风拂过,稻浪翻滚,稻谷清香四溢。种粮户们抢抓晴好天气,迎来了忙碌的“双抢”时节。与此同时,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水稻测产验收专家组也忙碌着,对太和镇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进行现场实收测产。通过随机取样、数据采集、对比分析,最终形成测产报告。“成绩喜人,平均亩产达820.8公斤!”现场相关负责人激动地宣布,掌声随即响起。
\n眉山融媒记者 古良驹 摄
\n同样,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百亩连片水稻示范基地也喜获佳绩。测产专家组按照规范程序,随机选取三块超十亩的田块,进行收割、脱粒、称重、水分测定等环节,最终确认净产量达800.45公斤/亩。种植大户潘鹏超难掩喜悦:“今年我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种水稻,从选种、育秧到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,产量有保障,又是一个丰收年。”
\n一组数据更是有力证明了眉山粮食生产的良好态势:2022年,全市粮食产量125.4万吨;2023年,增至127.7万吨;2024年,达到128.0万吨。2025年,有望再创新高!
\n当前,眉山粮食生产呈现体系化构建、全局性突破、整体性提升和片区化示范的良好态势。
\n2022年,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评价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评均居全省第一;
\n2022—2023年度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考核居全省“优秀”等次第一名,实现6年内连续三次获评“优秀”;
\n2023年田长制工作考核全省第二;
\n2024年度市(州)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优秀,“天府粮仓”示范区建设连续3年获国务院、省政府督查激励。
\n粮食连年丰产的背后,离不开科技研发院校企业、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的辛勤付出。
\n在科技赋能方面,眉山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稻和大豆玉米科技小院各1个,建成全省唯一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,引进省级种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,新培育国审杂交水稻品种4个,全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能力面积达8.6万亩,良种普及率达99%。
\n在主体壮大方面,全市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,建成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7个,乡级社会化服务站点77个。
\n在提升单产方面,全面铺开水稻“一优两高”生产竞赛。该竞赛自2023年升级为全市性活动,已成功举办两届。2024年,参赛业主和覆盖面积分别比首届增加了107个、2.9万亩,有效推动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、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。
\n2“味在眉山”特色产业建圈强链
\n近日,在位于眉山“中国泡菜城”的四川老坛子食品有限公司,1000多个一人高的大坛子整齐排列在车间里,场面十分震撼。“这样的车间有5个,坛子里泡着仔姜、二荆条等各种泡菜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一个坛子能装2000多斤泡菜,公司每年制作约2.8万吨泡菜,深受市场青睐。
\n航拍老坛子泡菜深加工和调味料基地项目。眉山融媒记者 李幸 摄
\n为满足市场需求,该公司积极推进老坛子泡菜深加工和调味料基地项目建设,预计9月底全面完工。项目规划新建4条泡菜生产线和1条调味料生产线,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泡菜、1万吨调味料的规模,主打“活泡菜”“老母水泡菜”及川味调料等产品。
\n眉山“中国泡菜城”锚定“全球泡菜出口基地、全国预制菜生产基地、西南调味品聚集区”三大核心定位,实施三大百亿产业培育,力争203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,规模以上企业超100家,主导产业占比85%以上,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食品产业协同创新高地,打造中国川菜预制化产业第一极。
\n“品牌引领”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。近年来,眉山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载体,构建“2+3+N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,聚焦泡菜、晚熟柑橘、竹产业等,延链补链强链,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、精深加工链、品牌价值链“三链同构”,实现农业产业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提升。
\n眉山泡菜。
\n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眉山已引进中德通内斯、正大等国际国内一流农业企业,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泡菜产业集群、全国首批晚熟柑橘产业集群、国内知名的竹艺竹业产业集群,成功创建13个中国特色农副产品之乡,培育24个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。2024年,东坡泡菜、眉山春橘、竹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225亿元、123亿元、120亿元,“味在眉山”销售收入突破1246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东坡泡菜、眉山春橘、竹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117.9亿元、80亿元、65亿元,“味在眉山”销售收入实现690亿元。
\n眉山春橘。
\n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要加快推进“建圈强链”,高质量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市。有部署就有行动,眉山市先后制定《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《眉山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方案》《眉山市预制菜产业2025年度行动计划》等系列政策文件,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,重点打造预制菜、调味品、竹产业3条领跑赛道,协同做强茶产业、肉制品、粮油3条细分赛道。同时,积极打造创新平台,成功揭榜全省唯一的预制菜创新中心,继主导制定泡菜行业国际标准后,制定的《花椒调味油规范》国际标准已进入最后批准阶段。1—7月,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257户,较上年净增9户,实现产值206.3亿元,同比增长3.4%。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监测评估,眉山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一。
\n3群众有了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
\n9月2日,走进东坡区万胜镇艾光村,色彩鲜艳的彩绘文化墙、整洁平坦的硬化路面、房前屋后的花卉绿树,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乡村美景。艾光村依托山坪塘、上千亩果园等自然资源和独特地貌生态环境,打造了花果山田园综合体,成为集观光、采摘、垂钓、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。
\n艾光村花果山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为乡村热门旅游景点。
\n“在这里,能欣赏到漫山果树,品尝到新鲜水果,还能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。”一位村民说,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消费,让大家的生活有了更多奔头。
\n眉山天府新区天宫村落实村内规划员、建筑员、设计员“三员包户”机制,细化筹资筹工筹料标准,就地取材打造特色节点;仁寿县桂湾村聚焦“厨厕院圈”,让白墙黛瓦农房与枇杷产业园相呼应;东坡区永丰村运用一房一策、提质扮靓、微改造“三种模式”划定三个区域依次整村推进;洪雅县两河村融入农禅文化,推进田园、公园、花园、果园、菜园“五园”建设,呈现“一户一景”;丹棱县雄义村依托“桔香稻田”打造“观光+体验+餐饮”农旅融合链条,“路、房、景”相融共生。党员干部从清理自家庭院开始,逐渐扩展到村道、沟渠等公共区域,通过示范带动,破解了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的难题。随着村道变干净、庭院变美,越来越多群众自发参与到清扫队伍中,乡村“颜值”与“品质”同步提升。
\n近年来,眉山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建设蓝图美、产业美、人居美、服务美、文明美的“五美乡村”。先后印发了年度实施方案、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《眉山市“人居美”户属设施建设参考标准》,将“人居美”作为“五美乡村”建设的核心内容,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、乡、村。眉山天府新区和6县(区)相应印发年度实施方案、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各县(区)《“人居美”户属设施建设标准》,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.5%、生活垃圾收转运覆盖率100%、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占比93.8%,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95%以上的行政村(含涉农社区)主要道路或节点实现太阳能路灯照明。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培训现场会在眉山举办,农村垃圾处理“一元钱”模式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拆收改栽画”五字工作法、“数字农房”智慧乡村建设等经验在全国推广。彭山区江口街道大塘村、洪雅县止戈镇安宁村入选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典型案例。
\n游客在仁寿县青岗乡盘龙村菜花坞的花海里拍照。
\n群众的获得感还来自于在改革中获得的更多财产权益。眉山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合资入股、依托优势产业、提供服务、村村抱团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。仁寿县盘龙村整合闲置资产建设“菜花坞”民宿综合体,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以上;洪雅县将军镇保坪村联合社以闲置资产入股,组建保坪供销社,新建300亩“李子+茶叶”套种基地,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内从5万元增长到30.05万元;彭山区团结村依托柑橘产业带,通过出租摊位、改造闲置旧房租赁、举办橘花节等,年增集体收入约18万元;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以“文旅融合”模式,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以上。
\n此外,眉山在富口袋的同时,也注重富脑袋。广泛开展“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”宣传教育活动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导村民树立感恩意识与家国情怀。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,东坡区永丰村被中央社会工作部确定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系点。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“百千万”工程,打造农村“十里文化圈”,丹棱县“众筹文化院坝建设”模式入选第一批全国“一县一品”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。
\n原标题:聚力乡村振兴 绘就眉山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新图景
\n\n个人炒股如何加杠杆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